楚天金報訊 □本報記者解鴻震
  你開的汽車、用的手機,都少不了激光技術的支持。
  昨日,首屆國際激光產業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這場由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主辦,湖北省工商聯、湖北省企業國際合作協會承辦的論壇,是首次以激光應用、激光產業化為主題的行業盛會。
  今後,該盛會每年由全國各大城市輪流舉辦。從第二屆開始,還將增加激光產業博覽會,逐步打造“激光產業的廣交會”。
  ■亮點
  50億元產業基金撬動光谷激光格局
  20世紀,“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是什麼?當然是激光!這也是上世紀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又一重大發明。生活,工業,醫療,航空,電子,生物醫葯……據統計,50%的行業要用到激光技術。
  而對於激光企業來說,如何做大做強的念頭,一直在心頭縈繞。昨日,在來自產業鏈上、中、下游200餘家企業、800餘位嘉賓的共同見證下,總額達50億元的激光產業基金正式宣佈設立並現場簽約,這是全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激光產業基金。
  記者會後採訪到,在這50億元背後,一場大規模、由民間資本主導的激光產業鏈企業重組,正在悄然醞釀。如不出意外,到今年底,光谷的激光產業格局就要發生重大變化。
  作為基金髮起人之一的楚商資本集團董事長岑衛華接受楚天金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50億元基金,以四家上市公司(當事人表示不便透露)出資為主,此外,楚商資本集團和楚天激光集團均有出資。其中的40億元,主要是進行股權投資和作為併購基金;另外10億元,則主要用於相關企業的信用貸款,單筆500萬—1000萬元。“光谷,沒幾家有代表性的激光上市公司,怎能與光谷的地位相稱?”岑衛華表示,50億元激光產業基金,將主要面向光谷,重點打造三家激光龍頭企業。為更多掌握激光器核心技術,服務於光谷激光企業,目前,其對德國和意大利兩家激光企業的併購控股已基本敲定。
  岑衛華還透露,光谷13家激光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正在該基金推動下,緊鑼密鼓地要重組成兩家“航母級”激光企業。如果進展順利,今年底就會完成重組。而明年,則將完成海外併購。
  首家“國家級”激光產業聯盟成立
  昨日論壇上,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激光產業分會宣告成立,這是全國首家“國家級”激光產業聯盟。
  據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副會長、激光產業分會會長、湖北省企業國際合作協會會長孫文介紹,激光產業是湖北的特色優勢產業,產值占全國的一半。目前,全國已有激光學術和行業組織,但卻沒有一個組織為這個龐大產業服務。此次,成立全國性的激光產業協會和中國激光產業聯盟,就是要為激光產業鏈上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務,建立一個產、學、研、用大聯盟。
  另據瞭解,目前,湖北省科技廳已把激光產業鏈列入全省優先支持發展的五條產業鏈中的第一條。
  ■現狀
  五大“特色片區”撐起武漢激光產業
  論壇上,有專家對湖北的激光業從發展和佈局上進行了分析。
  據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激光學會副理事長唐霞輝介紹,湖北的激光產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12年,1988年—2000年,為產業初級階段;中間12年,2001年—2012年,是中國光谷;後12年,2013年—2025年,則是國際光谷。
  唐霞輝表示,目前,武漢的激光產業發展已形成“五大”片區,即江岸區,為中小功率激光企業;光谷大道,是激光產業長廊;光谷廟山,則是華工科技園區;青山區,鋼鐵激光焊接;沌口開發區,汽車激光焊接。
  ■未來
  三年後 中國將占全球激光市場三成份額
  昨日論壇上,吸引了全球激光巨頭的目光。全球最大的激光企業“德國通快”中國激光事業部總經理樂安德給中國同行帶來了最新資訊。
  據樂安德介紹,2017年,全球激光市場份額將超過11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將來自中國。他認為,激光市場是一個多樣化的小眾市場。目前,雖然德、美、日、俄等國家主宰著國際市場,但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在激光產業方面保持領先地位。
  據瞭解,德國通快集團具有80多年機床生產歷史,主要生產鈑金加工設備,如激光加工設備、數控沖床、數控拆彎機等,是世界上最大的數控鈑金加工機床生產廠家,也是工業激光器製造的領導者。通快(中國)有限公司是德國通快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位於江蘇太倉。
  記者手記
  從“政府拉郎配”到“市場說了算”
  由50億元激光產業基金,即將引發的業內大重組,這讓人不得不想起7年前,武漢三大激光巨頭重組那一幕。只可惜,那次歷經四年的重組,最終以失敗告終。
  那是2007年1月13日,武漢最大的三家激光企業——華工科技、楚天激光、團結激光欲“三合一”,舉行併購重組簽約儀式。當時,重組後,總產值突破1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激光企業航母。簽約現場,十餘位政府領導現場見證,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
  豈料,到了2007年11月,楚天激光突然退出了重組之列。留下華工團結的組建,延續武漢激光產業的大重組之夢。
  極具戲劇性的是,其實,早在簽約那天,便有業內人士在臺下交流,“武漢激光業民企居多,各自利益錯綜複雜,單純由政府‘拉郎配’,前景不容樂觀”。
  惡夢持續了四年,2011年,華工科技最終把華工團結的51%股份掛牌轉讓,武漢激光業大重組之夢徹底“破滅”。
  提及這次失敗,有參與重組的人士稱,參與各方利益訴求迥異、矛盾衝突不斷,一直處於“同床異夢”狀態,分手是遲早的事,“四年間,同業競爭問題一直存在”。更有業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那次大重組之所以失敗,並不完全是市場因素,更多體現的是政府意志。
  無可否認,政府部門主導那次在重組,想法是好的,是“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思路的一次嘗試。但政府的“有形之手”並未扭過市場的“無形之手”。
  即將在今年底亮相的這場激光業內大重組,會否重蹈覆轍?楚商資本集團董事長岑衛華表示,此次重組,是以民間資本為主導,政府部門僅象徵性地投入了少量資金,以示支持。具體運作,也將是由民企自己做主。
  從政府主導,轉變為由市場主體說了算,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重新啟航的光谷激光產業大重組,能如願以償。
  (原標題:光谷13家企業擬組建兩大激光航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ekqi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